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Sndr)屬毛茛科芍藥屬灌木,在我國有著廣泛的栽培歷史,河南洛陽、山東菏澤、安徽銅陵、陜西漢中、四川彭縣等都是牡丹的主要產(chǎn)地。洛陽種植牡丹歷史悠久,洛陽牡丹始于隋朝,盛于唐朝,甲天下于宋朝。有“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之說。
據(jù)統(tǒng)計,目前我國牡丹的種植面積已經(jīng)達到30 萬畝以上,牡丹作為藥用的主要部位是牡丹的根皮,其根皮又名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的功效。牡丹籽是牡丹生產(chǎn)丹皮的主要副產(chǎn)物,每年牡丹籽的產(chǎn)量可以達到3 萬噸。牡丹籽含有豐富脂肪酸,其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尤為豐富,如亞麻酸、亞油酸以及奇數(shù)碳原子的脂肪酸。亞麻酸和亞油酸是對人體健康具有特別重要作用的必須的脂肪酸,在人體內(nèi)不能夠自己合成,只能通過從外界攝取獲得。
采用單因素和正交試驗法討論超臨界CO2 萃取牡丹籽油過程中萃取溫度、壓力、時間及CO2 的流量因素對牡丹籽油脂的萃取率及不飽和萃取液中脂肪酸的含量的影響。并采用GC-MS 技術對油脂成分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采用超臨界CO2 流體技術可以萃取牡丹籽中的油脂成分,其最佳工藝條件為壓力30MPa、萃取溫度40℃、萃取時間2.5h、二氧化碳流量25kg/h。此時油脂的萃取率為30.7%,萃取液中不飽和脂肪酸的相對含量可達70.81%。
超臨界CO2 萃取技術是一種新型分離技術,該技術適用于脂溶性,高沸點,熱敏性物質的提取,在生物、食品、藥物等許多產(chǎn)物的提取和純化中有著廣泛應用。本實驗研究超臨界CO2 萃取技術提取牡丹籽中的油脂類成分的工藝條件,并通過GC-MS 進行化學成分分析,以油脂的收率為依據(jù)考察萃取壓力、溫度、時間以及夾帶劑對提取工藝條件的影響。